何伟
在走进海通证券前的讨论会上,分析师特别强调:海通证券是唯一一家迄今没有更名、未被政府注资、未被收购重组过的大型证券公司。换句话问,一批证券公司出道打天下,凭什么只有海通证券举着大旗走到了今天?
我们得到的回答是:行稳致远。
无论2005年前后的证券乱象、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是2015年股市的异常波动,都没有对海通证券各项业务造成大起大落。海通人对“行稳致远”的理解是只有“行稳”才能“致远”,要“致远”必先“行稳”。
“行稳”,是指海通证券一贯秉承的“稳健乃至保守”的风险管理理念。“稳健乃至保守的经营理念渗透到海通人的骨子里,不冲动,不赚快钱,不赚短期的钱。”海通证券董事长周杰如此概括公司的生存理念。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偏保守的经营哲学,才成就了今天的海通证券。
30年来,正是靠这种有些保守的理念,保佑海通穿越多个市场周期、业务周期和行业转型发展的高峰低谷,从“建起来”到“站起来”,再到“大起来”,步入现在的“强起来”新阶段。
问题是,30年中国资本市场波谲云诡投机猖獗,海通是如何做到行稳而不急?
在黄浦江一侧的海通大厦里,与董事长周杰和总经理瞿秋平一席攀谈,我发现“行稳”离不开坚守的两个战略。
一是集团化均衡战略。海通证券各项业务不仅规模大,而且整体发展均衡。海通证券不偏科,业务结构均衡,依靠综合实力的平均分取胜。用分析师的话说,“海通证券属于各项业务齐头并进,几乎没有短板的证券公司”。当企业开始创业或者创业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海通证券的直投pe子公司可以提供服务;在企业上市之前,海通的融资租赁子公司可以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企业要上市了,海通证券可提供承销保荐服务,如发债、ipo;上市后可以提供并购、再融资服务;企业发展壮大了,海通还有其他服务,比如说上市公司的股权托管、股权质押等等。现在海通证券直投pe管理规模已超过300亿元,融资租赁子公司的规模已达500亿元,成为集团重要的收入和利润贡献单位。这种集团化的战略,使企业能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的平台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这是一个全生态链的融资服务模式。
二是国际化战略。行走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条腿总比一条腿走得稳,东方不亮西方亮。2010年收购香港的大福证券、2015年收购葡萄牙圣灵投资银行、在亚欧南北美洲布局14家分行子公司。如今,海通国际已成为中资企业在香港发行市场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其单项业务和整体实力均居中資券商之首。海通证券的国际化不是简单在海外设个机构,而是要立得住。海通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优势,不是先和当地同行直接竞争,而是先帮助我们国内的企业在海外立足发展。
“行稳”的烙印深深地渗透到海通证券所有的业务条线。曾经在万国证券工作了4年的周杰,深知证券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认为证券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管控风险,决不干“操白粉的心,挣白菜的钱”。周杰提出了“时时合规、人人合规、处处合规”12字风控原则,要求员工8小时以外只要谈及与工作都要合规,前中后台每位员工必须合规,在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海通证券员工在展业时要合规。
凡靠机灵挣快钱热钱的,不是这次、就会是下次跌倒在赛道上,或是被罚下场。跑马拉松的人一定是有耐力和耐心的选手,看似慢跑,甚至有些笨拙,实则能跑得很长很远。真正的胜者,是聪明人下笨功夫。其中的道理很像龟兔赛跑,但摘取奖牌的往往是大巧若拙者。
道理我们都明白,实际操作中,能投机还是投机,能抄近路还是抄近路,特别是在这些年浮躁喧腾的资本市场。
“海通证券30年的文化一直坚持稳健乃至于保守的风格。”总经理瞿秋平说。也许正是依靠老老实实的合规合矩,这家从零开始的证券公司,在一大批叱咤风云的同行覆没在市场的波涛中,一大批行业精英跌倒在金融市场的博弈中,却能够守身如玉穿越行业周期和市场风浪,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证券公司之一,各项业务始终立于行业的第一方阵。
竞技场上,还有一种速度叫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