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西游ol悬赏任务详解攻略
美术馆,也被称为艺术类博物馆,是博物馆的一种。
提到“美术馆”三个字,许多人似乎还停留在“那是搞艺术的地方”“阳春白雪”等印象上。但不可忽视的是,如今美术馆作为城市的主要公共设施已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走进美术馆,将其当做休闲放松的常驻根据地,有的全家出动,有的只身前往,兴致使然下消磨上大半天,再晒出富有格调感的照片,与烟火气的吃吃喝喝颇为不同。对他们来说,看展绝非附庸风雅的行为,日益浓厚的“美术馆情结”让“煲馆”已成为生活日常。
在不少人看来,美术馆和城市的关系,也许就像肉体和灵魂。缺少灵魂的肉体,即便美丽动人,终究不过一副空皮囊。一般情况下,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就有了建设美术馆的需求。美术馆兴旺发达,也能撩起一座城市的荷尔蒙,让城市心神涤荡、容光焕发。
如18世纪在梵蒂冈建立的最早的基督教博物馆,1759年开馆的英国不列颠博物馆。1793年法国成立的卢浮宫博物馆是美术馆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初产生了主要收藏当代作品的新型博物馆——现代美术馆。随后,巴黎、东京也先后建立了现代美术馆。全世界约有7000个美术馆。中国近代意义的美术馆诞生于辛亥革命后。1925年在北京故宫古物陈列所的基础上建立以美术为主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1959年建成的中国美术馆,是20世纪以后中国美术作品的收藏、展览中心。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以及若干政策的鼓励,都促使美术馆变得炙手可热。许多公立美术馆和民营美术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杭州4个地区的美术馆在数量、规模和影响上领跑全国。如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今日美术馆、木木美术馆、红砖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chi k11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红专厂当代美术馆、广东时代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人可艺术中心等。国内外艺术家、团体及策展人纷纷将大量的艺术作品带入美术馆中,成为市民开拓眼界、培养艺术修养的天堂和艺术爱好者们迸发灵感的素材聚集地。
然而,美术馆虽可容纳众多艺术作品,但终究是一个封闭的场所,与大众的生活始终隔着一堵围墙,若不进去一探究竟,也不知其中到底藏着什么。
直接容纳人们生活日常的城市公共空间,有没有可能成为一座“无墙”的美术馆?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高密度的人流和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习惯于灰色的城市街道和广场、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我们逐渐失去了内心的童趣,却仍然想要感受城市和公共空间的氛围。这就要依托于公共艺术装置。装置艺术兴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当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空间”“技术”“人们的体验”可以说是装置艺术创作本身非常重要的元素。通过装置艺术去营造或改变一个空间,使人获得一种抽象且具有意义的感受体验。它介于纯艺术和设计之间,其形式上的美感使之犹如将美术馆中的艺术品挪出馆外,放大,再赋予其公共性和场域性。它像一座城市的首饰,点缀着城市公共生活的日常。
这些设计试图提醒我们,现代艺术装置能够让城市变身一座敞开大门的“无墙”美术馆,展览向公众开放,赋予了普通民众接触美、欣赏美、体验美更为生动的通道与方式。艺术,能赋予日常更触手可及、意趣盎然的美好。
绽放的幻象 荷兰阿姆斯特丹
这件公共艺术装置位于阿姆斯特丹城市、景观和文化的交汇处——hermitage博物馆附近的hof tuin花园入口处,名叫“绽放的幻象”,由设计师为阿姆斯特丹灯光节建造。该作品平衡了自然中的灯光、形态和颜色等元素,并且深挖了这些基本元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时间、环境和人发生共鸣,呼应了灯光节的主题——仿生。
在形式上,裝置表面由金色的“花瓣”结构组成,整体形成自然的球根状,如同一团绽放的花朵,装置的反射性表皮融入周边环境,与阿姆斯特丹传统建筑上的金色相呼应,同时又无法掩盖其新颖独特的光芒。
风车装置 英国伦敦
该装置来自英国伦敦的five line projects事务所,采用木材、竹子、钢、铝等材料,形式灵感来源于一个经典的儿童玩具:风车。展馆由380根柱子支撑。圆柱上的每个轮子都与另一个轮子对称排布。一个轮子的转动将引发相邻轮子的运动。它象征了由个体引发的更大规模的群体反应,以及它为社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该装置重新解释了“能量”的概念,是对于社区所触发的潜在能量的探索,认为不论种族、性别、信仰、身份,人人都是推动社区最为重要的力量,个人是引发更大规模行动的单个组件。
城市的呼吸 迷你居住空间
当今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蜗居成为常态,未来城市的居住空间面临巨大挑战。具有前瞻性的装置miniliving – breathe将居住引入装置艺术的新功能,坚持“空间的创造性使用”和“最小化利用空间”的原则,使城市空间中的装置艺术不仅可以用来观赏或互动。它既是装置,也是一种微型可移动建筑。
mini living – breathe将先前未被利用起来的50平方米城市观景改造成为一个可容纳多达3人的空间。一个模式化金属框架形成mini living – breathe的基本结构,一个模糊的、略带渗透性的外表皮在内外部之间创造一个界限。6个潜在的房间和屋顶花园开放给个人使用。
该装置改善了城市小环境。它透明的外表皮以特殊的形式过滤并中和了空气,同时采光良好。屋顶花园利用植物的高效产氧功能给空气质量的改善和小气候的调节带来便利。屋顶的雨水收集装置使其可以从水龙头中被反复利用。装置结构是可移动和自适应性的,可以被拆开安置在另一个地方。外部肌理也可以互换以便适应不同的气候。
云城市 美国纽约
这件叫做云城市的大型装置作品来自著名艺术家tomás saraceno,它陈列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屋顶上,装置反射着城市、公园、天空、云朵、树影、人们。人们爬上去,可俯瞰中央公园等城市风景。
装置在形式上由星系造型演化而来,由最简单的点、线,衍生出许多个体,个体在进化,期望在之中包含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最后的造型由个体组成,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层次,就像艺术、哲学、政治、生态等等社会定义那样,不能分层,它们共同组成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个作品也是对现实的一个反映: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忘了抬头望向星辰,低头凝视大地母亲,人们在全球化的陷阱之中忘记他们才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事情。
斑斓的光茎迷宫 荷兰阿姆斯特丹灯光节
又是一件阿姆斯特丹灯光节上的展览作品装置的设计从自然中的根茎获得灵感,交错的根茎结构如同迷宫一般,与灯光节主题“生物模仿”相呼应,以人工的形式展现了自然中的结构。材料为半透明的耐候高密度聚乙烯,通过参数化设计形成了根茎一般错综的形态,其中布有rgb发光二极管,当使用者与装置产生互动时,灯光会随之改变。整个装置可以说是艺术、科技、人文和自然的结晶。
會客厅 美国波士顿
“会客厅”看似是一座倾斜于草地上的亮黄色新英格兰教会风格小房子。它采用了传统的材料及建造技术,灵感源自当地第一批殖民地居民,它独特的外貌挑战着社区的景观,引人探索周边的环境,发掘城市的历史。
国外的公共装置艺术常常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形式中寓意着种种社会问题,会客厅也不例外:“在当代社会的平等性遭到威胁,多元化及理想主义受到挑战时,公共艺术更加应该成为乐观主义的灯塔,为城市景观贡献勃勃生机。公共艺术装置不仅为城市景观增添色彩,也让城市生活更具互动性和探索性。the meeting house象征着美国文化中的畏惧与未知,同时象征着乐观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