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虹姗
编辑|小屋
9月1日,恒大官方公号发布一则消息:“恒大集团举行‘保交楼’军令状签署大会。集团8位副总裁率八大保交楼专项工作组以及各省公司董事长率班子成员、项目总,郑重签署了“保交楼”军令状。”
另一方面,据恒大内部人士证实,恒大集团的内部裁员、降薪方案已经通过,汽车、物业等子业务的裁员方案还在讨论中。一些员工已经做好了会被裁的心理准备。
外界人士更关心的是恒大下一步如何自救?已经如何解决债务问题的资金来源。
在8月31日中国恒大发布的半年业绩报中,公司合约销售金额同比增长2.3%至3567.9亿元;销售面积上涨11.4%。但上半年净利润104.99亿元,同比大跌。
实际上,上半年恒大旗下房地产业务亏损约41亿元,汽车整体亏损48.22亿元。恒大半年度利润中的大部分来自于出售资产。
根据半年报数据统计,上半年恒大出售的资产金额约170亿元,其中包括恒腾网络11%股份、盛京银行1.9%股份、深圳市高新投7.08%股权,以及售5个地产项目股权及非核心资产等项目。
恒大集团总裁夏海钧之前在内部会议讲话,传达的信息是恒大目前没有“非卖品”,“几乎所有项目都可以转让;几乎所有资产都可以谈。”
截至报告期末,恒大的总借款是5718亿元,1年以内的到期借款占比达42%,共2400亿元。有业内人士估算,恒大进入安全区,至少需要1000-1500亿的资金回笼。
不过如果能短期解决现金流问题,就没有大问题。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恒大不至于骤然倒下,但目前关键问题是如何快速回笼资金。
但,目前的问题只有一个:“负债”成为地产圈最敏感的词汇,行业头部企业对收并购的兴趣急剧下降,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产行业都会缺少“大买家”。
01
在恒大发布半年报的同一天,全筑股份也公布了上半年业绩,“公司主营收入22.01亿元,同比上升4.37%;归母净利润-17406.53万元,同比下降330.45%。”亏损1.74亿元的原因是因为:第一大客户恒大出现流动性问题,公司对恒大的应收款计提了坏账准备2.13亿元。
上半年恒大通过出售资产降低了有息负债总额,负债率改善至100%以下,“三线四档”成功下降1档。但背后还有大量供应商等待更多现金流解决应付款项问题。
因此,预计下半年恒大摆在货架上的待售资产会更多。
恒大也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将采取包括调整项目开发时间表、严控成本、大力促销、出售股权和资产(不限于物业、酒店及其他物业)以及引入投资者增加集团及附属公司股本,争取进一步改善流动性,舒缓资金压力和削减债务。
之前曾有传闻,万科正在与恒大密切接触。
在万科中期业绩会上,有媒体发问,“万科对恒大收购传闻是否属实,目前进展如何”。
万科总裁祝九胜称,“这是绯闻,与恒大是过往有项目层面合作,最近几个月也有接触和探讨,但目前没有实质性合作”。
祝九胜表示,合作的效果要靠客户检验,假设收购到不良资产,给股东带来不可承受的影响,这个是我们需要特别防范的问题。
曾经在宝万之争中接受过恒大驰援的万科,在业绩会上否认了接盘的可能性。
在雪球论坛上,有投资者评价:万科不是一个好买家,“挑三拣四”、开价很低。
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万科在并购华夏幸福环京项目时“吃过亏”。另一方面,万科对单项目利润指标有明确要求,所以对资产包也很挑剔。
还有人把目光投向了融创,猜想曾经632亿元大举收购万达资产包的融创或许会解恒大一时之急。
但融创集团董事局主席孙宏斌在业绩会上明确表示,今年内下半年不再并购。“目前所有的企业无论你开什么价,我都是没有办法并购的,因为我还要同时并购你的债务”。
孙宏斌说:并购市场没有了。
融创、世茂、万科三家企业曾经是房地产业内最有可能的头部买家,现在融创、万科先后“澄清”,而曾经的“并购老二”世茂在吃下福晟之后至今都没有新的动作,世茂同期还在公开拿地市场上极度沉寂。
世茂集团总裁许世坛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自去年底已经在争取按揭额度,已经谈成的总合作按揭额度接近800 亿元。公司的实际需求接近1000亿元,目前还有一些缺口,公司也在找一些地方银行去想办法。”
世茂在今年上半年也开始以“卖家”身份出售一些非核心资产——这意味着世茂也不可能成为活跃的地产收并购市场买家。
“非核心资产的处理比较难,可能要处置五六年。”许世坛对出售资产的周期预期也比较悲观。
02
地产收并购市场曾经有一个黄金期,这个时间节点是2017-2019年。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地产行业的收并购交易在2017年三季度达到峰值,此后逐渐回落至2018年底,2019年一季度交易金额再次上涨,之后各季度的交易规模保持较为稳定发展。
2020年有一个活跃期,其中有3宗单笔交易金额超过100亿的大宗交易,但其中两宗都是和借壳上市有关。如忠旺集团借壳中房股份上市,置入资产305亿元;电建地产借壳南国置业,置入资产112.7亿元;而另外一宗是格力地产以122.2亿元收购免税集团,和地产开发业务关联度不大。
2020年收并购交易金额与宗数同比均下降超20%。“‘三道红线’融资新规的出台,对房企的融资造成一定影响,房企在四季度的收并购金额持续下降。”
数据来源:wind及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
2017年到2019年之间,比较活跃“买家”,在2020年也基本消失了。
今年6月,市场传言万科将80亿元入股蓝光,买下后者20%股权、以及华南华东的资产包。最后交易只停留在项目层面,万科100%入股收购了蓝光在无锡、成都等地的 3 个项目公司。万科对华夏幸福、恒大都表达了“拒绝”态度。
万科和泰禾的交易也一直没有实质性推进。
据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泰禾开了“高价”,万科和融创看了看资产情况,就走了。目前,万科给出的口径充满“人道主义”味道,万科管理层多次表态是以“同行”身份自认,而不是交易方的定位。
世茂在旗下的世茂海峡直接拍板拿下福晟股权之后,现在也开始严控投资,“各区域只有现金流回正,才能拿地投资,而且必须进行严格测算。”
这时的恒大将会面临一个问题:谁能接盘?
在“三道红线”、地产信贷紧缩的大背景下,业内看不到一个慷慨的大买家。
03
当下的“并购寒潮”也是基于前几年地产行业大举扩张规模给行业所带来的反思。
在两年前的中期业绩会上,夏海钧肯定地说,恒大要坚持走并购这条路的方向和决心。“在中国未来是以并购为主,其全国拿的项目大概有200多个是通过并购来的,占了那个时期恒大整个新拿项目的54%。”
泰禾在2015-2017年间也有高光的收并购阶段。对快速实现千亿规模的渴望,助推了收并购市场的疯狂。
但现在,规模猛增变得不再可能,负债问题成为当下最需要解决的现实。
例如,世茂现在的谨慎,来源于收购福晟带来的后遗症。2019年底,世茂以2000亿元的天价入股操盘福晟,但直到现在,福晟此前亟待交付的部分项目、福晟欠一些上下游供应商的债务,在公司易主之后,都还是一笔糊涂账。
以前冲得有多猛,现在对“安全”就有多渴望。
2021年9月始,并购市场静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