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剑群
2016年,借着中国香港地区的圣诞节假期比新加坡多一天的“良机”,笔者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太太与不满1岁的宝宝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主要任务只有一个:给自己买一份定期寿险。
我是一个非常推崇定期寿险的人,而且认为定期寿险应该是每个家庭“顶梁柱”必须配备的保险,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对于“保险”的意识才刚刚萌发,想让大家从内心接受一款“只有身故才能赔”的“消费型”保险,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为什么买定期寿险
定期寿险的最大优势是便宜。这一点主要是由其“消费型”的特质所决定的,只有这种便宜的“消费型”产品,才能用最少的保费“撬动”最大的保额。
由于定期寿险所保障的责任是“身故”,那么这项责任所对应的保额一定要够高,因为定期寿险的保额是人一生的价值的体现。这个概念就如同对上市公司进行估值一样,公司的估值并不单单取决于公司所持有的资产,而在于公司未来可以创造的价值。
那么,定期寿险的保额究竟要买多高呢?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应该先问问自己:“我究竟值多少钱呢?我还能为我的家庭创造多少财富呢?”得到了这个答案,我想大家自然就清楚该给自己买多少保额了。
为什么选择在新加坡买定期寿险
保费低廉是我去新加坡买定期寿险的主要原因。由于定期寿险的责任单一,产品形态简单,不同的产品比较起来非常简单,我们只要选择同样保额、同样交费期、同样保障期的产品中每年交费最少的就可以了。当然,不同产品的特性也有少许不同,这点我们后面再慢慢讲。
为了让大家对三地定期寿险的价格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我挑选了各个市场几款热门产品进行对比。为了方便比较,我选择了3种投保模式(30岁投保 / 保障期20年与30年,以及40岁投保 / 保障期20年,交费期与保障期相同,每年所交保费不变),来比较每种投保模式下,不同产品所对应的100万元保额的年交保费,见下页表。
相信大家看完上表的第一直观感受就是:新加坡的定期寿险确实便宜。但实际上,除了直观上的便宜,新加坡定期寿险还有很多超人性化的设计,我将结合我所购买的产品详细说明。
我所购买的产品是英杰华(aviva)的my protector level plus,保额100万美元,保障期30年,30年交费,费率保证不变,每年628.75美元,附加全残责任每年90美元。这个产品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除外责任少 等待期90天,等待期內意外身故,可获身故保额赔偿或50万新币,两者取小;等待期过后,除了保单生效日后1年内自杀为退还已缴保费外,任何情况身故,皆可获身故保额赔偿,无其他除外责任;
可转换(convertible) 可以在保障期结束之前将此定期计划转换为一份终身寿险,而无须提交健康声明。
终末期疾病提前给付 如果受保人患终末期疾病(被诊断生存时间不超过12个月),可提前获得身故保额赔偿,赔偿后合约中止。
保额升级保证 受保人可以在人生的几个重要时刻选择提升保额,无须提交健康声明(几个重要时刻包括结婚或离婚,成为父母或有新生儿诞生等,共可提升两次,最多可提升原保额的50%或25万新币,两者取小)。
夫妻共同投保 只在夫妻中第一个人身故时,将保额赔偿给另一位未身故的,保费较两人分别投保便宜很多(并不是内地保险中常谈到的与保费豁免相关的“夫妻共保”)。
全残提前给付 全残(total and permanent disability,俗称tpd),如果受保人发生全残,将会获得保额的赔偿(在某些情况下会分若干次赔偿)。全残是指发生下列不可逆的状态:
(1)双目失明/失去一只眼及一肢/失去两肢。
(2)连续6个月以上因残疾失去工作能力。
(3)19~65岁,不能完成6项日常生活活动中的3项。
(4)66~70岁,不能完成6项日常生活活动中的2项。
三地定期寿险比较
既然新加坡的定期寿险也可以作为一个选择,那么理性的消费者应该在这三者之中做出选择。简单总结一下三地的定期寿险(具体细节可能因产品而异):
新加坡 价格最便宜;保额上限高(可达年收入30倍);除外条款少,仅在投保后1年内自杀不赔;有可转换权,可免体检将定期计划转为终身;有全残赔偿及人性化的全残定义。
中国香港 价格中等,约为新加坡的两倍;保额上限高(符合财务核保即可);除外条款少,仅在投保后1年内自杀不赔;有可转换权,可免体检将定期计划转为终身;一般不附带全残赔偿。
中国内地 价格最贵,约为新加坡的3倍;保额上限很低,一般网销产品不超过100万元,线下核保产品不超过200万元;除外条款极多(目前除外条款较少的仅有瑞泰瑞和);无可转换权;部分产品带全残赔偿,但全残赔偿的定义较苛刻。
总体来看,新加坡的定期寿险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性能优良,一定是大家的首选;中国内地的定期寿险,笔者认为除了贵,最大的问题就是保额不足,最高200万,绝对满足不了当今中产阶级的需求,而且除外责任太多,大白居然连恐怖活动都给除外;中国香港的定期寿险虽然价格比新加坡的贵出不少,但保额上限与除外条款尚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有些人可能会问,笔者,你作为一个常年居住于中国香港的公民,到新加坡去买保险,不怕未来面临政策风险或理赔难的问题吗?
我想说,凡是到远方去买保险,所要承担的风险一定有,但是理性消费者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经过内心权衡之后所做的决定。既然选择了去新加坡买定期寿险,就说明新加坡定期寿险的优势,已经远远超出了一张往返机票的价值与它未来可能给自己造成的麻烦。
在笔者看来,内地居民到中国香港买保险也是同样的道理。
新加坡的定期寿险为什么便宜
新加坡的定期寿险如此便宜,与新加坡政府在当地的大力推广是分不开的。或者,我们可以将定期寿险看作新加坡当地的“政策性保险”。
从保险产品开发的角度来看,一个产品的参保者越多,覆盖面越广,其发生率就越容易预测,产品的定价就更准确。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新加坡所有的居民都参与了政府推广的定期寿险计划,那么寿险产品的死亡率就是新加坡人口的死亡率,完全不会有偏差。假如一个寿险产品的参保者很少,那么保险公司只能认为,是那些风险较高的投保人参与到了计划中来(因为这些人认为自己更容易身故),对于这个投保群体的死亡率预估就没那么准确,因此需要在定价时通过添加溢价(loading)来对冲风险,这样就会导致定价偏高。尤其是对于定期寿险这种杠杆极高的产品(可能达到1赔1000的比率),保险公司在定价时就要格外谨慎,一旦所吸引的投保群体风险偏高,多赔偿1个人,就要支出相当于几百个人的保费,风险很高。
因此,中国香港与内地定期寿险的价格偏高,主要还是由于定期寿险的参保人数不高所导致的(虽然大公司不中意于开发定期寿险产品也是其中一方面原因),而且内地的逆选择严重,时常听说有买了十几份意外险的投保人自杀骗保的事情发生,也决定了内地的保费更贵,保额限制更严。
这时,聪明的投保人可以合理尽量避免与逆选择人群作为同一个群体投保,来有效提升所购买保险的性价比。我们选择到新加坡或中国香港买保险,也正是基于这个目的。
普及定期寿险的希望
目前定期寿险在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的普及程度较低,一方面由于人们对“死亡”这个话题比较避讳,另一方面是大部分保险代理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太愿意给大家推荐定期寿险。
不过,随着行业中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走出来“为定期寿险站台”,相信大家会慢慢了解定期寿险的必要性,而且一旦定期寿险参保的人群足够大,足够稳定,对于整个行业定期寿险保费的下降都会有正面的影响。希望未来有一天,我们大家都能买到心仪、价格合理的定期寿险。
本文作者系北美准精算师,现居中国香港,密切关注中国香港和内地保险市场动态,对全球保险产品颇有研究。